12月5日晚,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辦、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承辦、校研究生科學技術協會協辦的“虹”學講堂第415講以線上講座形式順利舉辦。香港大學柳中暉教授作了題為“中國西北干旱區古環境演化”的報告,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院長李榮西主持,相關學院共300余名師生參加講座。

柳中暉教授作報告
本次報告主要圍繞始新世和漸新世氣候轉變的研究、全球氣候對干旱的影響、青藏高原的抬升歷史三個部分展開。柳中暉教授介紹了始新世和漸新世氣候轉變的研究,揭示了中亞干旱區變化受北大西洋氣候變化影響的規律。通過研究柴達木盆地和茂名盆地氣候的年代學指標,柳中暉教授表示,年代學的準確率以及研究對象中選取指標的分辨率仍存在問題。隨后,柳中暉教授講解了全球氣候變化和構造對中國西北干旱區造成的影響,并分享了其對年代學標樣和測量指標選擇方面的見解。最后,通過對柴達木盆地大紅溝地區樣品的分析,柳中暉教授指出,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曾經入侵的海水得以消退,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干旱區的形成。
報告結束后,柳中暉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學們的疑問,使同學們對中國西北干旱區古環境演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審稿:胡錦玉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