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崢嶸歲月,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人民從積貧積弱走向到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個奇跡。適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進一步強化青年思想認識,加強黨的政治引領,學習黨的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更好地在兩個一百年的重大轉折點上為祖國、為人民貢獻青年的綿薄之力。7月17日至22日,長安大學赴上海、嘉興“感悟初心使命,賡續紅色精神”暑期社會實踐隊先后前往上海市與浙江嘉興開展為期六天的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學思踐悟初心使命,賡續發揚紅色精神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輝煌成就,在此過程中革命先輩們用他們的熱血與犧牲凝聚出中國共產黨獨有的精神譜系。為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貫徹黨的思想,實踐隊先后前往上海市黃浦區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
7月17日下午兩點,實踐隊來到中共一大紀念館。走進紀念館,仿佛時光回溯到了100年前,青石雕刻影壁墻上鐫刻著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他們曾經播撒下的紅色火種如今已在這片土地上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新時代的青年正踏著先輩蹚出的光明之路堅定前行。隨后,在指導教師許超然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先后參觀了“歷史選擇、偉大開端”、“前仆后繼、救亡圖存”、“民眾覺醒、主義抉擇”、“早期組織、星火初燃”、“開天辟地、日出東方”、“砥礪前行、光輝歷程”等專題展廳,了解一段段紅色歷史,更加深刻地體會了中國共產黨從孕育、誕生直至新時代鑄就新輝煌的歷史進程。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館內的宣誓廳,面對鮮紅的黨旗、指導老師許超然舉起右拳,帶領實踐隊隊員一同重溫入黨誓詞。入黨誓詞鐫刻著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的初心與使命,也砥礪、驗證著每個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和崇高品格。實踐隊員們表示,縱觀中國近代史,沒有哪一個政治團體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堅定理想信念,不畏流血犧牲,把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改造成為欣欣向榮的新中國。新時代青年要銘記黨的光輝歷史,堅定信念決心,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年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面對鮮紅的黨旗一同重溫入黨誓詞
百年之前,革命的種子在嘉興紅船悄無聲息地孕育,百年之后,人民在金色的稻浪中追尋那段不朽的崢嶸歲月。7月20日上午九點,實踐隊來到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繼續深入探尋黨的初心使命,明晰青年責任擔當。站在湖中游船上,波光粼粼,蟬鳴陣陣,遠遠望著停滯在湖中的湖心島,隊員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百年前一大代表們輾轉來到浙江嘉興這南湖之上,泛舟于“輕煙漠漠雨疏疏”的畫面。

實踐隊員在指導老師許超然的帶領下瞻仰紅船
歷史的筆從未停輟,書畫著漫漫的紅色記憶。隨后,實踐隊員們前往南湖革命紀念館,在紀念館正門中央,中國共產黨黨徽高高懸掛,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紀念館的正門上方鑲嵌著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南湖革命紀念館”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散發著中國共產黨歷經磨難而愈發閃耀的光輝。走進紀念館中,在一艘復建的破墻而出的紅船前,實踐隊員將自己置身于先輩們曾經的奮斗歷史,真切地體會著革命中的精神內涵。跟隨著館中志愿者詳盡的講解,實踐隊員們重溫了中國近代史、中共一大的歷史背景以及改革開放后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從新文化運動的發起到五四運動的成功,實踐隊員們深刻了解到為什么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同時深刻體悟了“紅船精神”的豐富內涵。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實踐隊員們的眼神愈加崇敬,心情愈發激動。隊員袁藝格表示,新時代青年應珍惜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驅歷經千辛萬苦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堅定理想、做新時代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傳承赤誠愛國之心,樹立許黨許國之志
百十年風云變幻,幾十載奮斗傳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輝煌成就,在此過程中革命先輩們用他們的熱血與犧牲凝聚出中國共產黨獨有的精神譜系。為了深刻感悟先輩們的赤誠愛國之心,引導實踐隊員傳承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實踐隊先后參觀了周公館、《新青年》舊址、劉長勝故居、沈鈞儒紀念館和褚輔成史料陳列室。
7月17日下午三點,實踐隊來到中共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進行考察學習。走進周公館內一個約十四平方米小隔間,這里是周恩來總理的工作室兼臥室,通過參觀墻上的照片,實踐隊員了解到,正是在這有限的空間里周恩來總理接見馬歇爾將軍、與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等人交換意見,處理了一件又一件國家大事。旁邊大一點的房間是會客室,實踐隊員參觀學習了墻上掛著的召開記者招待會所使用的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形勢圖,也是在這里周恩來總理曾多次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指點著地圖,用凜然正氣和大無畏精神努力通過中外記者之筆、之口,向全國、全世界闡明事實真相和中國共產黨的立場。
7月17日下午四點,實踐隊前往黃浦區《新青年》舊址進行參觀學習。南昌路一〇〇路2號,曾經的老漁里,看似平凡的石庫門卻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20年,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在這里誕生。星火初燃,中國革命新發展就此拉開序幕。這幢如今坐落在上海繁華鬧市,隱匿于高樓大廈間的紅色弄堂是他們曾經戰斗的沒有硝煙的戰場。
參觀過程中,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解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革命先輩們的探索與籌備之路。展廳里陳列著的一整套上世紀50年代《新青年》雜志出版物在櫥窗中靜靜散發著歷史彌香。一百多年前,《新青年》開啟了中國人民新思想與新思維的歷程,掀起了新文化運動,體現了五四知識分子的創造性與精神風采;一百年多后的今天,這些由單薄文字和泛黃紙頁組合成的書籍早已超脫于讀物,它們是一段歷史,一段記載著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先輩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偉大愿望而苦心思索、艱辛奮斗的歷史。真理的“甜”、信仰的“純”、奮斗的“苦”、變革的“辣”,《新青年》舊址的革命歷史和文化氛圍使隊員們深刻地感受到新時代青年應以更加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傳承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圖為實踐隊參觀《新青年》舊址
7月18日下午兩點,實踐隊前往靜安區愚園路81號劉長勝故居進行參觀。從當時地下革命者的工作照片,到質樸的衣物和磨損的公文包,再到充滿煙火氣的米鋪和不簡單的舊米缸,革命先輩頂風前行、不畏犧牲、毅然與國民黨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場景浮現在實踐隊員的心中。“如果爸爸有什么變故不在了,你就用這臺縫紉機來維持一家的生計,幫助爸爸媽媽帶好弟妹……”這是原中共上海地下黨秘密聯絡站負責人張文英同志,在隨時被捕的風險下對女兒的交代。革命先輩們深知,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七尺之身已許國再難許家。舍己保家,舍家為國,先輩們懷著對家的眷戀,毅然融于群眾發揮啟蒙與帶頭作用,在國民黨無孔不入的監視下發起一場又一場愛國運動。沖在前面的人犧牲了,跑在后面的人補上來,學生游街、工人運動的背后,是一位又一位革命者用鮮血鑄成的紅墻。想到這里,實踐隊員感慨萬分,正是因為有這樣不懼犧牲、前赴后繼的地下黨組織,才有后來里應外合之下的上海解放,才能在上海解放后迅速穩定人心、配合接管,迅速恢復生產與生活。
7月21日上午九點,實踐隊前往嘉興市沈鈞儒紀念館、褚輔成史料陳列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走進沈鈞儒紀念館中,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映入眼簾,曾經的崢嶸歲月歷歷在目。走進前廳,實踐隊員看到了一尊面色慈祥的沈鈞儒先生銅像。雖為銅像,但仍藏不住他的愛國情懷與滿腔睿智。沈鈞儒曾經說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作為一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沈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沒有錯誤的。
走出沈鈞儒紀念館,不遠處就是褚輔成史料陳列室。實踐隊望著那靜靜坐落在一片民居之中的古樸小樓,那里承載著褚輔成為國家的獨立富強、為建立民主政治而奮斗的一生。通過參觀褚輔成銅像、年表、生前事跡圖片,實踐隊員們似乎看到了那個風云變幻、劇烈變革的年代,他于家鄉秀水、浙江、上海奔波的忙碌身軀。實踐隊員郭春鳳表示,這位民主革命的先驅者,民主憲治的先行者,謀國忠公的愛國者,一生為報國強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當為每一個中國人所敬仰。

圖為實踐隊在沈鈞儒紀念館前合影
窺探時代風云變遷,踐行青年責任擔當
7月19日上午九點,實踐隊結合所涉專業背景,前往上海市青浦區徐祥路的上海德邦總部園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入園區內部,實踐隊發現,不同于上海其他企業的嚴肅整齊與按部就班,這里處處充滿著質樸與活力的氣息。從大門進入沿著水泥路直走,是露天的籃球場,籃球場旁邊的一棟樓里開設了兩間健身房,各種健身器材應有盡有。經過張經理的介紹,實踐隊員們了解到,公司內大部分員工都是年輕人,閑暇之余,充滿活力并且熱愛運動的他們一般會在這幾處地方消磨時光。在參觀健身房時,實踐隊員們發現,健身房走廊的墻上貼滿了員工的“小目標”,有的是一個月內減掉十斤,有的是堅持健身證明自己,還有的是通過運動緩解壓力。看著一張張的卡片,實踐隊員們感觸頗深:原來堅持做好一件事的拼搏精神和充滿斗志的奮進精神,也可以在生活中的細微之處表現地淋漓盡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對青年人才的要求更具有全面性,綜合性,創新性。在座談會上,李貝總監向實踐隊介紹了德邦選拔人才的“海豚計劃”,即相信新生代青年力量,從校園招聘有潛力的畢業生,對其進行進一步培養。對此,實踐隊深有感觸,國家并不缺少有思想、有擔當、有抱負的新生代青年,缺少的是給這些新生代青年的鍛煉機會。實踐隊員雷俊騰表示,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像德邦一樣,給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一個鍛煉的機會,培養與企業共成長、同國家共奮進的人才。

圖為團隊成員在認真聽李貝總監介紹
六天的實踐,永恒的洗禮,實踐隊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中永不放棄的斗爭精神和舍己為人的無私精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新時代新青年如何緊扣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光榮傳統鼓舞人、感染人、打動人,傳承革命先烈們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把學習黨史與學業結合起來,以優異成績回報祖國、回報黨是所有時代青年應該思考的問題,通過這五天的參觀學習,實踐隊員明晰了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審稿:倪鳳英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