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要求,積極響應號召,長安大學水環學院“關愛留守兒童,助力鄉村發展”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陜西省周至縣,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以支教活動等形式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走入基層感受時代發展,為當地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快樂成長貢獻力量。

實踐隊到達周至縣翠峰鎮官村
走訪慰問,走進留守兒童生活
為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和快樂的童年,7月13日,實踐團隊來到官村的八戶留守兒童的家中進行走訪、慰問和調研。走訪過程中,隊員們與孩子悉心交流,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為孩子們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勉勵孩子們以樂觀的心態迎接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通過走訪慰問活動,實踐隊希望能為留守兒童帶去溫暖,讓孩子們感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情關懷。隊員們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新青年,將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服務社會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目標和追求,希望未來能為鄉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切身感受,體驗基層干部工作
為深入調研當地的耕地種植情況,體驗和感受農村干部日常工作,7月14日,團隊成員以小組形式對官村各組各戶的耕地種植情況作了詳細的調查統計。團隊跟隨村干部走進農戶家中,對全村627戶農戶今年的耕地面積和種植農作物類型等進行了深入的摸底。完成一天的入戶調研后,實踐隊結合當地耕地補貼政策,將雪松、獼猴桃、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進行歸納整理,并制作成“官村耕地地力補貼清冊表”,為農戶的糧食耕地補貼提供了依據,有利于后續補貼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通過切身感受,隊員們感嘆到,只有將這些密切關乎老百姓生活的“要緊事”辦好,我們的群眾根基才能日益穩固、基層工作的開展也才能順利進行。
下地調研,調研農村產業發展
7月15日,實踐隊深入學習了獼猴桃的種植技術和調研了周至縣部分村莊的產業結構。實踐隊員了解了獼猴桃的生長周期,學習了獼猴桃的剪枝、授粉、套袋、采摘等知識,親身嘗試了獼猴桃的“高尖換頭”技術。實踐隊前往了馬召鎮上馬村和啞柏鎮裕盛村。在上馬村,實踐隊員們調研了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等方面,重點參觀了上馬村石磨坊加工廠,該村通過石磨面粉、石磨辣子、自榨菜籽油等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本村貧困戶成功脫貧。在裕盛村,隊員們調研了該村黨支部的建設、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產業發展狀況等方面,重點參觀了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木花卉市場——中國西部裕盛花木城,該村通過發展苗木花卉產業,流轉土地建造市場,打造“裕盛苗木花卉交易第一城”品牌等形式發展經濟,帶動農民致富。隊員們不禁感嘆,農業的發展十分需要技術和人才。農村的產業發展應該要緊密團結干部群眾,爭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圍繞山水人土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

親身體驗獼猴桃的嫁接過程
義務支教,趣味教學開闊視野
7月16日,實踐隊開展了義務支教活動,課堂采用趣味教學模式,分別以“相約奧運,強健體魄”,“城市風光”,“學習革命英雄,繼承優良傳統”三個主題,向孩子們傳授了豐富的課外知識,讓孩子們在趣味中學習,開闊眼界。在“相約奧運,強健體魄”這堂課中,讓孩子們了解奧運知識,知曉我國申奧的艱辛以及我國申奧成功所表現的國家日益的強盛,還讓孩子們領略各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盛況,讓他們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有所了解,最后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健體魄。在“城市風光”中,讓孩子們去感受中國不同城市的風光,讓他們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與知識,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在“學習革命英雄,繼承優良傳統”中,讓他們學習革命英雄,銘記先烈的英勇事跡,了解我黨的艱辛與不易,要讓孩子們跟隨先輩的腳步,為國家的建設發展而努力。

實踐隊員支教
參加座談,聆聽老師領導教誨
7月17日,實踐隊與官村雙委會干部及鎮領導召開座談會,并受到了學院老師們的看望慰問,座談會結束后學院老師們前往隊員趙瑞家中,看望了趙瑞的家人。

實踐隊參加座談會
此次社會實踐圓滿成功,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社會的運轉方式,認識社會發展規律,鍛煉發展社會的能力,就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最終目的。了解基層、走進基層、深入基層,希望實踐隊隊員們在未來生活工作中會更加珍惜眼前的機會,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出一份青春力量。
(供圖:劉金澤 審稿:王妍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