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停車難問題已成為大部分城市的通病,“車輛亂停亂放”、“車位規劃不足”、“停車資源供需失衡”等問題日趨嚴重,停車難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停車問題,更是與人民群眾出行和城市交通擁堵都息息相關的問題。為調查西安市停車現狀,利用專業知識為停車空間改造提供建議,長安大學建筑學院“車有所棲·緩堵保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六名同學在袁荔老師和王少銳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金旅城小區等西安市內的六個小區了解現狀,對小區現有停車空間進行實地考察。
7月6日-8日,團隊成員來到西安金旅城小區和長安大學家屬院,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通過調研發現,小區內綠化豐富,有中心花園,共10號樓,面積不大,禁止在地面停車,因此進行地面空間改造可行性不強,應把重點放在地下停車空間改造上;金旅城小區地下車位充足,采用一車一位購買制,即便如此,還留有大量空閑車位,供大于求,是采取共享車位試點的較佳選擇。小組成員發現小區外街道旁有許多私家車停放,并且有違規停車現象,可見若是實現小區地下車庫的共享,將對社會車輛停放分流產生積極效應。而長安大學家屬院亂停車情況嚴重,同時存在車輛占用緊急通道、人行道、消防通道等問題,停車位遠遠不足,只有小面積停車場,并且停滿了車輛,其余車全部在路邊、草坪、人行道停放,供不應求,且多處地方規劃不合理;小區沒有地下停車場,急需地面停車空間改造,可作為老舊小區空間改造實例。小組成員通過與小區安保人員進行訪談,了解了出入口車輛進出情況,通過調研,小組成員掌握了兩個小區停車問題嚴重的原因,并探討緩解擁堵狀況的方法。
7月9日-15日,小組成員主要在雁塔區電視塔附近開展調研。雁塔區政府多次將推進共享停車提上日程并已下發一系列政策,同時明確提出以華城萬象為代表的小區需進行相關改造,華城萬象及周邊小區也成為小組成員調研的主要對象。小組成員調研發現,電視塔附近小區大都進行人車分流,但仍有部分小區因建成時間較長而產生人車流線混亂、車位規劃數量不足等問題。小組成員實時拍攝記錄小區亂停車的問題,以便后續開展空間改造的深入研究。調研過后,小組成員與指導老師展開匯報交流。小組成員向老師匯報了調研成果,老師對成果予以肯定,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例如從衛星圖實時監控進出車輛,制作熱力分析圖,分析車位使用率及停車指數,總結歸納出時間錯峰規律等,使得小組成員思路更加清晰。
本次“車有所棲·緩堵保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成員們進一步感受到停車問題的迫切和緊要,了解了西安市政府對于共享停車的詳細舉措。團隊成員表示將繼續認真完成各項實踐安排,展現建筑學院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為社區社會的發展建言獻策。至此,長安大學建筑學院赴陜西西安“車有所棲·緩堵保暢”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審稿:王妍婷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