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精神”以及強化認識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工作主旨,7月12日至7月17日,學院老師姜雨彤老師帶隊指導,長安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實踐隊赴陜西鄠邑地區開展為期6天的“鄉村振興·環保先行”主題調研活動。
建設生態文明并不意味著不開發、不發展,關鍵在于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于轉變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方式。正式調研前,姜雨彤老師向團隊成員介紹了本次調研的基本情況,細化了實踐日程安排,明確了團隊成員分工,為后期開展調研做好充分準備。
7月12日至7月14日,團隊先后走訪了鄠邑區農業農村局和胡家莊村黨群服務中心。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辦負責人朱主任與時間隊員就“魅力鄉村”“美麗庭院”等進行重點介紹,他談到鄠邑區農業農村局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形成了完善配套的“旅游+種植”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并實現“一村一景,一戶一景”等特色觀光旅游新模式。實踐隊到達胡家莊村黨群服務中心后,胡家莊胡主任從本村的風土人情以及村容村貌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村民收入已有了較大的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并打造一所老年人康養中心。

實踐隊員走訪調研胡家莊村

實踐隊員走訪調研鄠邑區農業農村局
7月15日至7月17日,實踐隊又陸續走訪了鄠邑區住建局和圭峰社區。實踐隊驅車前往住建局,與住建局楊科長等相關負責人圍繞秦嶺生態環境和文物古建保護以及鄉村靚化等重點工作進行了調研座談。楊科長談到,自鄠邑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區上成功打造了例如石井村等一批省級示范新農村。舊的垃圾處理制度被全新的“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模式所取代,村居環境顯著提升。
實踐隊員在到達圭峰社區村委會后,與村主任一道調研了秦嶺別墅群遺址,通過實地走訪勘察深入思考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圭峰村主任帶領全體實踐隊員參觀了村委會以及村集體產業示范園,劉主任向實踐隊員講解道,圭峰村大力整改過去的發展模式,并結合自身優勢,形成了全新的有機綠色數字化的旅游農業開發模式。

實踐隊員走訪調研鄠邑區住建局

實踐隊員走訪圭峰村
在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中,隊員以實際調研,座談訪問等形式,深入鄉村學習“兩山”講話精神,感悟鄉村振興計劃實施后鄉村所發生的重點變化。全體隊員們以本次實踐活動為契機,更深層次地理解了鄉村振興的宗旨,在實踐中強化自身理論學識,提高研究生骨干鍛煉自身和服務基層群體的能力。
(審稿:趙劍鵬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