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昂揚姿態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響應團中央暑期“三下鄉”的號召,感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長安大學赴陜西米脂“紅色楊家溝·嗩吶響千年”暑期社會實踐隊于7月16日至8月2日前往陜西省米脂縣,在王蒙蒙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為期16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研讀紅色故事,重溫崢嶸歲月。

實踐隊員抵達米脂站
追溯紅色記憶,探尋先輩故居
7月16日,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9人分為兩個小分隊,一隊前往米脂縣文旅局、檔案局了解當地紅色文化發展現狀與非遺文化傳承情況,一隊前往米脂縣融媒體中心學習觀看米脂經濟、文化事業穩步發展的可視化成果。
下午實踐隊一行來到楊家溝革命紀念館,參觀“十二月會議舊址”與毛澤東、周恩來舊居等展室,在“新中國的曙光從這里升起”的醒目標志下,回望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和轉戰陜北的艱辛歷程。黨旗獵獵,在毛澤東同志的雕塑前,實踐隊員重溫入黨誓詞,堅定入黨初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指導老師王蒙蒙帶領實踐隊員重溫入黨誓詞
保護文化遺產,傳承藝術瑰寶
7月17日,長安大學赴陜西米脂“紅色楊家溝·嗩吶響千年”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米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感受非遺魅力,傳承文化瑰寶。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與講解下,實踐隊先后參觀了嗩吶陳列館、鐵水打花館等非遺文化展室,并就米脂非遺文化的保護現狀和傳承意義對館內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館內濃厚的歷史氛圍和精致的擺件陳設,彰顯著米脂豐厚的文化底蘊,體現著米脂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碩果。

實踐隊參觀羅氏根藝展室中的十二生肖根雕

實踐隊就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對工作人員進行采訪
一睹黑龍廟會,領略民藝風采
7月22日,農歷六月十三,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榆林市米脂縣鎮川鎮黑龍潭,觀看了一年一度的廟會,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盛大的黑龍潭廟會上,實踐隊員們欣賞到了正宗地道的陜北民歌表演和引人入勝的秦腔表演。表演結束后,實踐隊員對表演者就當地嗩吶文化的發展現狀進行采訪,從而了解到陜北嗩吶的發展前景蔚為可觀。

實踐隊隊員采訪嗩吶藝人
黑龍潭廟會上展現的文化形式多種多樣,其中魅力各有千秋。以嗩吶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保護好文化遺產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弘揚黨史文化,增強文化歸屬
7月30日,長安大學赴陜西米脂“紅色楊家溝·嗩吶響千年”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9人走進米脂縣官莊中心小學,開展專題宣講活動。宣講主要圍繞米脂縣的非遺文化和紅色文化展開,為當地學生了解米脂縣悠久的歷史傳承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打開窗口。實踐隊員分別來到5個不同的班級,宣講對象覆蓋小學一至五年級,宣講內容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各有側重,宣講方式靈活多樣。

實踐隊員面向三年級小學生進行宣講

實踐隊員在官莊中心小學操場合影留念
至此,長安大學赴陜西米脂“紅色楊家溝·嗩吶響千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本次社會實踐中,在指導老師王蒙蒙的帶領以及當地各單位的高度配合下,九位來自長安大學的熱血青年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回望、追溯、感悟、學習。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隊員們將積極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在潛心研學和扎實實踐中將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獻給祖國,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牢記理想信念,勇擔使命,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繼續前進,揚帆再起航!
(審稿:王蒙蒙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