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學習偉大長征精神,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組成一支“追尋紅色記憶,牢記民族之魂”紅色印象團隊,于7月12日至17日,由輔導員褚偉隆老師帶領5位隊員前往四川,通過參觀學習走訪等活動形式,充分學習偉大長征精神,沿著革命先輩們的足跡,重走長征路,筑夢青春行!
軍民魚水情、彝漢一家親
第一站,隊員們來到了紅軍長征路上的重要通道——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冕寧縣彝海鎮,了解紅軍與彝族同胞歃血結盟的歷史故事。在彝海結盟紀念館里,隊員們仿佛回到了當年紅軍戰士們遇到的場景,深刻領會了紅軍積極深入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革命精神,近距離體會長征感人肺腑的故事,真正感受到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重要意義。參觀結束后,隊員們與質樸的館長沙馬依古(彝海結盟重要見證人、畢摩沙馬爾各之孫)進行了交流,他深入群眾,挨家挨戶的走訪動員,不畏艱苦,組織參與紀念館的建設工作,歷時35年,建成莊嚴宏偉的彝海結盟紀念館,沙馬依古館長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沙馬依古館長為隊員們講解歃血為盟的故事
重走長征路,牢記民族魂
第二站,為了盡可能還原紅軍長征的場景,隊員們從石棉縣出發,沿著大渡河長途跋涉16公里,歷時3.5小時,前往安順場的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一路上隊員們不時感嘆紅軍戰士視死如歸的膽量和高超的軍事技能,感嘆紅軍戰士們不畏犧牲、不怕艱險的勇士精神。到達紀念館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深刻體會到了強渡大渡河的艱難和偉大意義,對紅軍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尊敬和佩服涌上心頭。參觀結束后采訪了在此堅守38年之久的館長宋福剛,他說“發揚長征精神,絕對不僅僅是參觀一兩次紀念館那么簡單,紀念館只是打開了通往學習長征精神的門,更加深遠的學習還得靠你們一步一個腳印去踐行?!标爢T們都紛紛表示將會刻苦學習,增強自身本領,牢記民族之魂,爭做時代新人。

隊員們與強渡大渡河館長宋福剛深入交流
灑血寒鐵索,飛奪瀘定橋
第三站,隊員們沿著長征的路線繼續北上,前往紅軍長征中關乎生死存亡的地點-瀘定橋。河水泱泱,鐵索叮當!在鋪有完整木板的狹窄橋面上行走尚且倍感艱難,難以想象當年的紅軍戰士們是如何在禿鐵寒索、槍林彈雨的情況下渡過瀘定橋!經過瀘定橋后,隊員們沿著勇士路抵達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紅軍晝夜行軍240里山路的壯舉讓人為之震驚,紅軍戰士以鐵的意志攻下了重兵把守的瀘定橋,佇立在紀念館門口的二十二勇士石碑再一次讓隊員們對紅軍戰士的崇敬涌上心頭。隨后隊員們參觀了二郎山川藏公路紀念館,一張張工兵們修建川藏公路的老照片激動人心,這就是對長征精神最好的傳承!褚偉隆老師借此勉勵隊員:作為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的學子,要繼續將這種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揚光大,樹立遠大理想、深鉆專業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為交通強國的目標奉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重溫革命先輩們走過的充滿泥濘坎坷的道路,追尋不為人知的感人事跡,牢記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牢記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切身體會到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深刻領會了甘于奉獻、不畏犧牲、不畏艱險的長征精神。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只有以敬畏之心銘記歷史,以無比崇敬的精神學習英雄,才能弘揚長征精神,把青春活力投入到建設祖國當中,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向前推進,走好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隊員合影
(審稿:屈穎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