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為深入學習黨在發展之路上的優良傳統,傳承發揚新時代革命精神,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應用于鄉村振興,27月16日至21日,在指導老師楊倩的帶領下,長安大學赴陜西富平“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暑期社會實踐隊7名成員前往富平,圍繞黨史學習及鄉村振興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悟習老革命情懷,明吾輩責任擔當
實踐隊抵達富平后的第一站便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解習仲勛同志生平對黨和國家所做的貢獻。同時,四名實踐隊員分別對習老簡介、習老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開創黨的統一戰線新局面等故事進行講述,成功錄制“悟習老革命情懷,明吾輩責任擔當”主題微團課,讓更多青年學習并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承擔青年的歷史擔當。

實踐隊員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錄制主題微團課
探訪先輩足跡,感悟革命情懷
7月18日,實踐隊來到莊里鎮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紀念碑,“八千壯士出秦東”的故事生動地浮現在眼前,東渡黃河,五路圍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做出的犧牲。下午抵達梅家坪鎮的米家窯地下交通站,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富平縣發展了許多地下交通站聯絡點,其中米家窯為代表的洪水交通站多次護送黨和對軍隊的領導人過關中,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實踐隊了解到發生在米家窯的故事,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當年革命工作環境的艱辛。
重返習老求學地,傳承革命新思想
為更加深刻地感受習仲勛同志當年生活壞境。實踐隊員前往莊里鎮的立誠中學參觀學習,立誠中學是富平最早的黨團組織的發源地,也是革命思想的啟蒙之處。在副校長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來到了古色古香的陳列館、屹立百年的藏書樓和習仲勛同志早年求學的教室,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向實踐隊展現出了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中堅持革命的高大偉岸的形象,同時,實踐隊員也學習了立誠中學“闡發新的學說,陶冶理想的人格,創造健全的社會”的校訓,領悟到了人才培養對國家振興的積極作用。

指導老師為實踐隊講解立誠中學校訓
深入脫貧示范村,共筑鄉村振興夢
7月19日,實踐隊來到了富平縣莊里鎮永安村調研脫貧攻堅的歷程以及對鄉村振興未來的展望。在永安村孫書記的講述下,實踐隊了解到永安村為脫貧所做的努力。同時為了走好鄉村振興之路,永安村決定依托紅色遺址,在周邊閑置的空地上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增強青少年綜合素質為目的,為鄉村振興培育人才。
三大創新舉措,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最后一天,實踐隊來到宮里鎮大樊村調研村民生活實況并協助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樊村在黨支部書記惠春俠同志的領導下大膽的開展了三大創新工作——金銀花集體產業、互助幸福院、村史館。大樊村惠書記大膽創新,經過一系列試驗,于2017年正式帶領村民們投入到金銀花產業當中,至今銷售額逐年遞增,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大樊村也積極解決村上空巢老人的問題,建立互助幸福院,安排專人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設有衛生室,居住環境整潔,設備齊全,目前已有五十多位老人入住。據老人自述平時還會有集體觀影、電影演繹等娛樂活動。大樊村的黨員也不斷搜集關于大樊村的珍貴物件和歷史事件,建成了開創先例、特色鮮明的大樊村村史館。讓村民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更加了解,增強了村民的自信心與主人翁意識,傳承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

實踐隊員與幸福院老人聊天
走訪慰問老黨員,不忘初心暖人心
當日下午,實踐隊前往退休教師惠志剛的家中,聆聽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惠志剛老師于1963年入黨,黨齡已長達58年。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黨史課,讓實踐隊員們受益匪淺。以惠志剛為代表的老黨員對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使得隊員們更加明確了自己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肩上的使命擔當,提升了奮力前進的動力。

惠志剛向實踐隊展示自己寫的有關富平黨史的書籍

實踐隊出發前合影
至此,長安大學赴陜西富平“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實踐隊員在這次活動中增長了見識,汲取了優良精神,同時深刻感受到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實踐隊員們定將努力學好本領,勇擔時代責任。
(審稿:倪鳳英 網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