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有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特別隊伍——輔導員隊伍。他們每日忙著關注疫情數據、摸排學生狀況、細心問候學生、傳達官方信息……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初心與使命,也在與學生的陪伴和堅守中收獲了溫暖與感動,他們在愛與被愛中閃閃發光。
12月14日,北校區以學院為單位連夜組織了核酸檢測,地測學院的檢測時間安排在凌晨1點至2點。90后輔導員韓樹鵬立即組織學生按時前往采集點有序排隊。冬日的深夜,寒氣逼人,韓樹鵬站在操場南門,拿著手機動態追蹤著學生檢測情況,冷得搓手跺腳。一個藏族學生做完核酸后看到她,立刻跑到她面前詢問情況,過一會兒又跑回來,把揣在羽絨服里一瓶溫熱的奶茶遞給她:“老師,給你暖手!”一杯奶茶,暖到心里。學生走后,她忍不住掉下了眼淚:“我們之間的師生情、付出和關懷都是互相的,這種情誼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像這樣被這群00后的孩子們感動的時刻還有很多。韓樹鵬感到,他們遠比老師想象的要懂事。志愿者征集工作還沒開始,學生們就在積極報名,而且每個人都給出了十分充足的“上崗”理由。新疆籍民族生說:“我體能好”,男生說:“我人高馬大”,女生說:“給我個減肥的機會吧”,黨員表示:“我是黨員讓我先來”……女生們在得知男生樓志愿者較為緊張的情況后,主動承擔起了男生樓的送餐任務,“平日里搬一桶桶裝水都感到費力的女孩子,搬起三箱牛奶就往樓上送。”諸如此類的點點滴滴,讓韓樹鵬在感動的淚水中,更加明白了輔導員這份職業的意義。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韓樹鵬和她的戰友們開啟了緊張忙碌的“戰時模式”。在學生宿舍進行最小單元精細化管理后,她和另外兩名老師成為南校區東院8號學生公寓的樓長,負責給8號樓送餐、送物資等。后來她依照疫情防控政策進入宿舍制動,依托QQ、微信、電話等線上途徑開展流調摸排、情況報送等工作,及時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剛開始事務繁雜,很多工作需要協調、熟悉,他們經常要熬到凌晨兩三點,韓樹鵬白天組織送餐,結束后要報送流調、制動等信息,有時忙到水都顧不上喝一口;逐步理清了工作流程之后,各項工作慢慢步入了正軌。
作為畢業班的輔導員,韓樹鵬最為關注的是考研學生的狀態。她所帶的班級,多數學生已經備考長達一年之久,突然爆發的疫情打亂了他們原本的學習節奏。但大家學習熱情并未減少,有的人怕在宿舍背書吵到其他人,就到陽臺打著臺燈背;宿舍內空間有限,他們就在各自床上靜靜刷題;全員考研的宿舍建立起了督促小組,非全員考研的宿舍也進行了結對監管……在面對突然襲來的疫情時,及時調整心態和學習策略,做到按部就班完成復習計劃,孩子們一夜之間成熟了許多,這讓韓樹鵬倍感欣慰。
(審稿:郗波 網絡編輯:黃天怡)